博睿动态
2022.11.10
北马鸣枪在即 星星之火终究可否燎原?

2022年11月6日,拥有41年历史(创办于1981年)、素有“国马”之称的北京马拉松(以下简称北马)将有望在时隔三年后再度于天安门鸣枪开跑。尽管伴随着疫情的不断反复,外界对于北马或将再度胎死腹中的传闻和猜测之声一度甚嚣尘上,但随着11月2日北京市政府官网正式对外发布《关于2022北京马拉松比赛期间对部分道路采取临时交通管制的通告》,本次北马的如期举办已成为大概率事件。


然而在全国多地马拉松赛事再度延期或取消的背景之下,被外界视作行业标杆赛事的北马独自重启究竟会对路跑圈乃至整个体育产业起到多大提振士气和借鉴作用,或许唯有时间才能给出准确答案。

 

全国多地马拉松按下暂停键 北马缘何能独自坚挺?

 

根据过往惯例,金秋时节原本是马拉松赛事扎堆举办的黄金期,放在跑者们对线下路跑赛事望眼欲穿的2022年则更是如此。按照原定计划,仅在11月的首个周末,就有北京马拉松、无锡马拉松、长沙马拉松、太原马拉松、泰山马拉松、东营马拉松、上海10公里精英赛等超过20场路跑赛事鸣枪开跑,联袂组成2022年的首个“马拉松超级周末”。


但受到疫情反复肆虐的影响,超半数以上路跑赛事被迫临时夭折。首先是一波三折的河北保定马拉松,从9月敲定举办日期,到因疫情宣布延期举办,再到赛事组委会把全马缩减为半马,参赛选手限定为该城市常住人口,但最终仍未能逃脱取消的命运。 此外同样宣布延期的还包括太原马拉松、西安马拉松、青岛马拉松、无锡马拉松等多项路跑赛事,而长沙马拉松则索性直接转为线上办赛。在此背景之下,与上述赛事同期定档于11月6日开跑的北京马拉松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全村唯一的希望”。

 

在“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之下,面对疫情防控的复杂局面,多地赛事决策层本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或“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出发点均无奈选择与之“妥协”。唯独在国内具有最悠久历史,近乎与改革开放同时代诞生的北马情况有所不同。

 

众所周知,由于“国马”特殊身份的加持,北马历来的规格及其赞助门槛之高,在国内均属于独一档的存在。在连续两年均未能实现线下办赛的情况下,北马组委会所面临的来自赞助商等各方压力可想而知。而若一旦连续三年无法正常办赛,其所蒙受的经济损失之惨重可想而知。

 

此外根据博睿体育了解,负责运营北马的两家赛事运营公司均或多或少具有一定国资相关背景,自然而然其所承载的责任与使命也远非私企性质的赛事运营公司所能比拟。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任务驱动下,重启颇具排面和分量的北马也成为了相关机构和组织所义不容辞的任务。概括言之,北马的举办已远远超出了从“马拉松”赛事自身角度审视的范畴。

 

北马若成功办赛 对各地借鉴作用几何?

 

不可否认,如果北马最终能顺利完赛,将对路跑行业乃至整个体育产业起到一定程度提振士气的激励作用。正如前《环球时报》总编辑,知名媒体人胡锡进在个人社交媒体所言,“北马标志条幅在停办两年后重回北京街头的示范意义将是巨大的。“也正因如此,很多赛事主办方乃至品牌方都将北马视作标志性风向标,一旦北马正常完赛,其他赛事也都将会步其后尘重启。

 

但客观而言,本次积极推进重启的北马也存在着不可回避的明显问题。首先,在十一长假期间(10月4日至10月7日)推出临时性官宣,便招致了部分错过报名时间的跑步爱好者们的吐槽。其次,只针对拥有北京户口及北京居住证的人群开放,也让北马过往的国际化元素荡然无存。再次,对于跑者近乎于苛刻的资质限制(即需2019年1月1日-2022年8月31日线下全马成绩在6小时内或半马3小时内),几乎直接将疫情三年所涌现出来的新晋跑步爱好者直接拒之门外。

 

对于跑者而言,即便顺利通过上述重重关卡成功报名,最终能否顺利参赛仍存在着一定变数。要知道,目前受制于弹窗等因素限制而无法正常返京的京籍人员并不在少数,加之返京后居家隔离等附加关怀措施,要想赶上北马需要先与时间进行一番赛跑。当然存在上述情况的人群在北马报名者中所占比重究竟几何,我们无从得知。但根据过往北马3万人以上的参赛体量参考,本次报名的2万6千余名跑者能否在本周日出现在天安门起跑线前,或许只有等待官方数据给出答案。

 

较之过往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京城街头,现如今却多了几分往年只有春节期间才独有的“冷清”。从积极层面解读,我们大可理解为各方的通力配合在最大限度为本次北马赛事的顺利举办而保驾护航。为了这场三年等一回的北马,不论是赛事主办方还是跑者所付出的时间与经济成本叠加可见一斑。

 

就是这样一场各方面均充斥着非常时期特殊性的北马,若最终不幸成为各地马拉松复赛竞相“抄作业”的对象,那么且不说跑者从中所得到的愉悦感将大打折扣,就连马拉松也将失去其自身原有的积极意义。

 

关于各地“抄作业”的行为是否可取?我们大可换个维度来思考:众所周知北京无论是医疗资源还是防疫管控措施,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疫情如此复杂多变化传播的风险之下,各地是否具备抄袭“北马作业”的水平和能力,这一点也需要揣摩斟酌再三。如果只是为了办赛而办赛,是否还能体现“全民健身”的重要意义?将近三万人的大规模聚集,潜在风险之大显而易见,纵使有熔断机制保护,可如果办赛的意义脱离了群众,那么这种行为是否可取?

 

如果把“远离病毒”和“放弃一次跑步机会”摆上桌面令广大跑者选择的话,我们相信每个三万分之一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

 

杭州亚运会或成为中国体育产业复苏拐点

 

受新冠疫情黑天鹅事件影响,全球各大主流赛事先后于2020年无奈按下暂停键,全球体育产业也一度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而伴随着国际各大顶级头部赛事的相继有序复赛,国际体坛也再度重现往日生机。

 

放眼国内,体育产业的回暖仍需相关从业者们的不离不弃和耐心等待。以本赛季国内头部联赛中超和CBA为例,中超尽管在第二阶段恢复主客场赛制,但受各方因素影响,空场作赛和中立场地作赛仍占据了超80%的比赛场次。这就使得各俱乐部的实际收入并无本质性增加,甚至较之赛会制的参赛支出成本更加高昂。而同样有望在第二阶段恢复主客场赛制的CBA联赛最终能否实现,目前也无定论。

 

与2023男足亚洲杯最终花落卡塔尔的结果令人唏嘘有所不同,杭州亚运会将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举行的消息让人们看到了中国体育产业复苏的曙光。据悉,受到“闭环管理”相关政策的影响,经中国奥委会、杭州亚组委与亚奥理事会执委会多方斡旋,第19届亚运会不得以延期一年举办。

 

若一年之后“闭环管理”得以解除,杭州必将以全面开放的姿态迎接全亚洲乃至全世界宾客,届时体育市场也将大有希望恢复到疫情前的原有水平。但若仍以闭环模式办赛,那么之前各方所付出的努力恐将全部付之东流。

 

一周前,数以千计的年轻人在中原大地上为了生存而拼命奔走的画面令无数观者为之动容;一周后,数以万计的运动爱好者即将在京城脚下以健康之名完成三年未能兑现的奔跑之约。出现在黄河两岸反差如此之大的两幅场景是否符合时宜,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版权所有:北京博睿创维体育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备案号:京ICP备1802626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893 技术支持: 久鑫网络